Dear

最近看妳在FB上問哪裡是家,我想跟妳分享我對「家」這個概念轉變,希望對妳有幫助。

我是很戀家的人,從小跟家裡感情很密切。從小到大,家對我而言就是那間老房子裡的所有一切,包含家人。當我談起家的時候,揉合了硬體跟軟體的概念,並不明白其中的分別。高中時,我第一次離家去台北念書,當時台北對我而言是親戚家,是臨時住宿的地方,心裡還是認定有著從小到大一起生活著的家人的老房子才是我的家。(也許你現在也是這樣定義的吧?)

上了大學,我們全家一起搬去新房子,當時的衝擊讓我開始思索家的定義。第一次我開始困惑,家到底是新房子還是舊房子。那次搬家對阿婆而言是個衝擊,當時她不願離開她和阿公一起努力維護的家,一直說要自己一個人住在那裡。雖然最後還是被我們拉過來了。(當我現在年紀漸長看多了婚姻板文章後,也許那次是女主人轉換的時機,阿婆卸任老媽上任,不過這也是自己的猜測。)一開始我們還是會常常回老家打掃,漸漸地越來越少去,然後開始把新家的「新」字拿掉。那時候我覺得,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,家變成了軟體的概念,只有房子不能稱之為家。

大學及研究所時都有宿舍,所以對於自己一個人到學校附近住,我通稱宿舍。於是剛到美國的時候,我也稱自己住的地方為宿舍(事實上真的是研究生宿舍啦),很驚訝地聽到大陸的同學們稱他們住的地方為家。那個只塞得進一張單人床跟小書桌的地方,怎麼會是家呢?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地方怎麼會是家呢?我的家在跨越美洲大陸再跨越太平洋的那一邊哪!

後來我遇到了D,他一直想跟我結婚成家。對他而言,家是夫妻倆的小單位,他幫助我走上心理脫離原生家庭獨立的過程。後來我們結婚了,我在心裡認定他是我的家人,所以我的家就成了有他的地方。

可是他在別的州上班,我們每個月才能見面一次,我的家是他那邊還是我這邊呢?剛開始的時候,我帶著傳統的觀念,覺得嫁雞隨雞,他的家就是我的家。那麼我的家就突然從我住了好幾年的Ohio變成了偶爾才去一次的北卡嗎?一開始時是這麼認定的,可隨著我們分開時間越來越長,我遇到困難時他不在我身邊,我開始跟其他好友們有自己的生活圈,而他在北卡一年搬家一次。有些家我還沒看過,他又搬走了。傷心的時候我不能搭上飛機飛去北卡,就算去了待在陌生的地方真能休息嗎?

這個時期,我明白了有自己的地方才是家。同時,我認清自己的戰爭只有自己能打,跌倒後哭得唏哩嘩啦也沒人看得見,也只能自己站起來。我沒有因此變得多堅強到不哭,我還是哭,還是哭得很慘,但邊哭邊站起來拍一拍繼續邊哭邊走。因為我不走就永遠到不了我要去的地方呀。D已經在前方等我好久了,我要趕緊走到他旁邊跟他並肩行呀。雖然有自己的地方才是家,但我願意且希望自己的家裡有他,所以我要去他要去的地方,帶著自己的家。不是他的家是我的家,而是我的家裡放進他。

我想可能就是要我想通了這點,夠成熟了才可以move on吧。現在我們兩個人好不容易又待在一起了,租了一間one bed room。雖然才住了半年,但歸屬感已經很強烈,這裡是我們的家。

Dear,我希望妳也能找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,可以真正地放鬆,沒有妳的允許誰也不能隨意進出的地方。我想這個過程不只是找到硬體的家,還有建起心理的堡壘,不要害怕拒絕別人把別人隔絕在外。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邊界,如果有人沒有邊界是她的問題,不要讓她的問題影響到妳。如果沒有家人與伴侶的支持,我希望妳不要擔心給朋友造成困擾,儘管地開口從這個朋友那個朋友那裏拿一點關心,做為建造的磚石。我當時能夠理解只有自己的地方才是家時,也是受了不少朋友的幫助。我很感謝妳的幫助一直都沒少過。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,但妳要知道妳的目標在哪裡,想要得到它去拿它,如果有任何藉口都是不夠想要。當時機成熟了,我希望妳能夠找到一個妳願意跟他分享,他也願意與妳分享家的人。雖然我在遠方,仍希望妳一切都好。

-J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n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